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呢?
滑手機的時候在IG上面看到某個好像有點不錯的知識、或是資訊,就會先截圖起來,結果手機相簿截圖越來越多,最後一個都沒看就在清相簿的時候通通刪光光。
而這個經驗,其實是一種在這個內容過剩的時代裡,衍生的「知識焦慮」。
關於知識焦慮

什麼是知識焦慮?
「知識焦慮」,顧名思義,指的是對於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進度感到焦慮和壓力,可能源自於對自我能力的質疑;對於學習效率的不安;或是對未來成功的渴望。
為何會有知識焦慮?
最根本的原因,總歸源自於對自我能力的質疑。但如果要細分的話我覺得會有以下三點:
1. 社會眼光與競爭意識
只要是跟人接觸的每一天,都多多少少會有與他人比較的心態。比薪水、比工作…等等的。現代社會對於知識的高度重視,使得我們容易感受到來自外在的壓力與自我懷疑。
2. 自我期望與標準
對自己設定了過高或不切實際的學習目標和標準,導致對自己能力的懷疑,進而造成焦慮。
3. 學習方式與效率
這是現代社會太多自學者的痛點,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或者對學習方法的不確信,使得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挫折。
知識焦慮可能導致的問題
知識焦慮可能導致很多問題,分享幾個自己比較有感的:
1. 導致抑鬱與焦慮
適時的焦慮可以刺激自己,但是長期的知識焦慮可能引發或加重心理壓力和焦慮症狀,並且失去學習的熱情。
2. 導致無法專注最重要的事情
當我們嘗試理解一個複雜的知識領域時,可能會通過瀏覽搜尋網路資訊、社交媒體等學習。然而、這樣可能會引起對資訊的過度關注,無法專注最重要的事情。
比方說我想架設一個電商網站,因此上網查了要如何用Wordpress或是Shopify等等架設網站的知識。然後查著查著,我開始覺得:那我應該要了解前端、我要會Javascript去自己串金流、可能要學點React、這篇論壇有人說前端要會Python耶那我是不是該去學一下….
最後,我就忘記我根本想做的只是達成架設電商網站的這個目的。
3. 導致人際關係中的過度競爭和比較
哪怕只是跟朋友聊到最近在做什麼,都一定要講到這句:「噢我現在正在學BlaBlaBla…」好像沒有時時刻刻接觸新知就是什麼極大的罪過一樣。
有時候把目標喊給生活周遭的人聽,是一個能夠推進自己完成目標的動力,然而太在意他人眼光反而會因知識焦慮而綁手綁腳。
除此之外,這也容易造成關係中焦慮的氛圍,使得周遭呈現過度競爭與比較的環境。
與知識焦慮共處的三個實踐方法

知識焦慮共處實踐方法一:撰寫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了解自己是誰,這不是心靈雞湯。(雖然聽起來超像)
但其實每天接受大量的資訊或知識而感到焦慮,其實細細思考就會發現,大量囤積資訊,不過也是吸收他人觀點。
拿論文做比喻,寫論文通常大抵依循著 背景>>動機>>文獻回顧>>研究內容>>結尾與貢獻…,在文獻回顧大量的擷取他人的結論,沒有背景動機為基底,最後在結尾與貢獻發現自己好像一開始就寫錯方向,一想就渾身發抖(雖然寫完結論才完成動機好像是業界常態XD)
建立在與世界聯繫感知的情況下,靜下心建構屬於自己的使命、原則、價值觀、思考脈絡…,反而會比過早大量的囤積與囫圇吞棗他人觀點來得效率。
透過閱讀與觀察初步了解這個世界,才能對自己建立初始認知。在有足夠的底氣去面臨知識時,我想焦慮的感覺就能減輕一點了。
知識焦慮共處實踐方法二:別亂開主線
在覺得自己出現「我應該要學這個」的那瞬間,學著問自己:是否是真的現在迫切需要這個知識?是不是主動想學習這個知識?
在過多的知識領域同時學習,極容易讓我們無所適從。
拿打Game比喻好了。
我曾經在接任務的時候一次接三個主要故事線+大型支線,然後就發生NPC角色重複讓任務大卡住,或是故事線跳來跳去的BUG,最後導致整個遊戲故事的體驗極差。
而有段時間在極為焦慮的時候我也會讓自己在同一個時間段裡邊準備多益、學習網頁前端技術、學習SEO、邊實習、邊準備研究所作品集,然而最後什麼都沒做到。
後來我明白,「專注力」這個資源、會隨著不同領域的切換而有所耗損。因此現在在安排時間時,我讓自己盡可能在同一個時間線中,只專注在3~4件「專案級別、至少要持續三個月以上才能達成小目標」的事情,並且學習或進行當下對自己而言最有價值的事情。
專注於現在的目標,有助於我們更加集中精力和資源,並且避免焦慮的發生。
知識焦慮共處實踐方法三:維持良好的生活節奏
本來這個部分我是寫:「學習覺察並面對焦慮」,但其實會透過搜尋點進來這篇文章,基本上我們應該都已經知道自己存在知識焦慮了。
因此我開始深入思考,要如何減輕自己的焦慮呢?而得到的解答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節奏。
每一天腳踏實地、穩紮穩打,運動、打掃、反覆、堅持,在衡量自己的狀況下,有條理的完成日常,保持在一個健康的生理和愉悅的心理狀態。
我在學習維持良好的生活節奏時,會列出所有一週應該要做的所有日常,包括吸地板、拖地、洗衣服、床單…等等,並用重複任務或習慣功能讓每天的APP*都提醒我,就算我某一天的文章進度沒有完成、或是該學習的章節還沒學完,我都要踏實的完成日常任務。
不是少了他人什麼樣的知識或技能,就會過著失敗的人生;也不是廢寢忘食,就一定會一飛沖天。
我想,維持良好的生活節奏時,會一定程度減緩知識焦慮,這是我最有感的一個原則。也是我在看完強風吹拂這本小說的時候得到的啟發,有機會可以去看看我寫的心得~
*註:推薦使用TickTick、有機會也會介紹
總結:與知識焦慮共處
不要因為睡懶覺,而感到自責, 因為你起來,也創造不了什麼價值。 你能在浪費時間中獲得樂趣, 就不是浪費時間。——羅素(Russell)
焦慮起於我們詮釋的方式。患得患失,在意過去,又太擔心未來,跟著世界一起浮躁,反而會忘記學習知識的初衷。
我始終相信:知識是為了更健全、讓自己更加成長、 快樂的事情。無論今天是為了有更好的薪水、還是單純因為愛好而學習,假設知識讓我們焦慮、那再多的知識也枉然。
然而,焦慮是人的本性,無法說克服就能克服,因為就算告訴自己不要焦慮、也不能克制自己存在一個焦慮的情況。因此比起「克服」,更覺得我們應該要與他「相處」。就跟腦筋急轉彎在面對各種情緒的時候一樣。
雖然直到現在還是很常有知識焦慮的狀態,但用了上面三個實踐方法,發現真的讓焦慮而無法專注的情況大幅降低了。所以想推薦這三個方法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一起與知識焦慮共處,讓我們面對未來的路程走得更加長久。
參考資料